搜索

太子参迎采收季 茶树种下致富梦

发布于:2021-08-03 17:28   来源:人民网

在猴场镇,种植太子参能达到万亩以上;在建中镇,种植的茶树面积也小具规模。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如今这些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如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幅黔南瓮安的小康故事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种茶得茶,种参得参,村民不仅有了产业,还鼓了腰包。

种参产业好,就业有保障

眼下正是太子参收获的时节,瓮安县猴场镇马场坪村田地之间正是一派繁忙的采挖景象。

“这两天正是太子参丰收季节,也恰逢我们自己的农闲时间,所以这段时间都在附近做工。”印山村村民吴正荣每天四点就要起床出门,来到马场坪村采挖太子参,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据马场坪村的书记赵清国介绍,太子参种植简单、周期短,市场对口需求较大,适合马场坪村的林下土质,不仅经济效益高,而且由于成熟期需要及时清摘,所以,同时也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我家种了11亩太子参,除了自家地,还有些地是租来种的。除了采摘的季节需要每天雇人来做活,其他时候自己都可以搞定。”66岁的龚向全是村里最早一批种太子参的人,“从2012年开始种植太子参,每年净收入能达到5至6万。”

太子参是猴场镇马场坪村的主抓产业,目前种植面积4000余亩,每逢栽种、日常管护以及收获采挖的时候,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每年能带动周边10万人次务工。

茶树碧连天,他乡是故乡

“我的祖籍是湖南醴陵,我的妈妈已经八十岁了,为了支持我的事业,她最近也来了这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黄红缨正在瓮安县建中镇的茶厂里陪客人品茗,“我来自一片英雄的城市,如今在一片红色热土起家,瓮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三个月前,我把户口都迁到了这里。”

从荒山到“金山、银山”并不容易,8年以前,贵瓮高速没有通路,到贵阳要花5个小时。怀着对事业的热爱,黄红缨率领团队一头扎进杂草丛生的山林里去拓荒,开挖荒山、劈山为路……

现在,贵阳到瓮安有了高速路,到贵阳只要1小时左右。交通便利了,黄红缨的茶园也因此受益,规模从最初的约3000亩扩展到了12000亩,辐射周边数十个村寨,每年带动周边村民到茶场临时务工人数达1500人以上,帮助当地群众人均年收入增收万余元。

“现在家里收入上来了,家庭年收入能12万左右,不仅修了房,每月还有结余,日子过得不错。”作为黄红缨茶园辐射带动发展的村子之一,果水村村民唐虎如今和老婆一边种烤烟,一边在黄红缨的茶厂里做工。

果水村充分利用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约12000亩、中药材约800亩、辣椒约700亩、烤烟约350亩、药用银杏约480亩,退耕还林约2500亩,带动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